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所以这个生命每一个时段都有他相对的障碍,所以成佛之道你要有心理准备,这是长期抗战,除非你成佛,否则不可能有休息的一天,你每一个生命的点都有他新的考验。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去思惟一个问题:这个名利是怎么来的?我们应该修因缘观。
我们如果不修因缘观很容易会堕入我爱执:他是冲着我来的,他为什么恭敬他不恭敬我?这个名闻利养财富都是冲着我来的。你这样的一种错误思考,你就被它心随境转。其实我们所说的这个「我」是不可得,我们一个人会有名闻利养,是因为你有善业力,有善业力的关系。
在《大乘庄严经论》上讲一个譬喻说:师子跟野狗的差别,「师子为箭所射,观其来处」,猎人拿这个箭去射师子,师子先装死看看谁射我,牠用牠最后的体力奋力一搏,把射牠的人咬死,师子是有智慧,知道因缘观。愚痴的狗「为石所击,追石而咬」,就是这只狗牠被石头打了以后,牠说「你这个石头怎么打我」,就咬这个石头、追这个石头,牠不管是谁打牠的。
这是比喻有智慧跟没有智慧的差别,就是说一个愚痴的众生,他名利现前的时候,他还会思惟「这个是你刚开始出家的时候辛辛苦苦积功累德的因缘,你现在贪着这个,对生命就会产生遮障」。
就是说生命的果报是你的善业,诸位你看看,那些古代的大德印光大师、蕅益大师,一生都过着勤苦的生活,他把最后的福报都放在临命终,所以临命终都安祥自在,把生命回向临终的无障碍、回向他来生的求生净土。
诸位如果注意看看,一个人在世间上福报花费太厉害的时候,临终的时候都不吉祥,你注意看看,如果你用心看的话,不管藏传佛教的仁波切、不管显教的法师,他一生当中过分的受用他的名闻利养,到临终的时候都容易错乱,所以这个地方要注意。
所以我们一个人修学菩萨道,你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你不能只看到今生,要有无量的生命观。所以蕅益大师说:没有高超的见地,你就培养不出高尚的品格。你生命当中没有一种高超的见地,要你把菩萨戒持好绝对不可能,这个东西不是勉强,你勉强自己不这样做那样做,勉强的东西绝对不会持久,因为你没有目标、没有方向。
所以为什么我们发了菩提心以后,要有正知见来引导菩提心,就是这个意思。在座的诸位,如果我们真正的修行,名闻利养迟早会出现,但是你一定要通得过去,当然你知道名闻利养会给你信心,原来造善真的能够成就可乐的果报,但是真正的可乐果报在后面──究竟的安乐,常乐我净的无上菩提,我们应该要继续走过去。好,我们今天讲到这个地方。
(视频、音频都只是讲到这个地方。)
以下我简单的回答二个人的问题,其它的我们以后看因缘再回答。
问:何谓业道罪?
答:业道罪是针对制教罪来说。业道罪就是说你造了业,这个罪业就会引导你到三恶道去,你忏悔以后把三恶道的果报消灭了,就是你灭除业道罪。但是如果你受了戒,你犯的戒是二条罪,一个是业道罪、一个是制教罪。
制教就是佛陀为了令正法久住,祂另外又安立一条罪来约束我们,特别是比丘、比丘尼这个出家众。有些罪你可以透过忏悔,灭除你三恶道的果报;但是你只是一般的忏悔是不能灭这个制教罪,比如说你犯了四根本重罪,你就算是忏悔见到好相,你内心完全清净光明,但是还是不能恢复你比丘、比丘尼的阶位,就是(犯四重罪)这个制教罪是不能忏悔的。
这个理由就是说:因为三宝的安立有更重要的功能,祂要令正法久住,祂不能让众生起讥嫌,祂要维持僧团的清誉,清净的名誉,所以佛陀的用心良苦,因为整个正法的住世来自于如法和合僧团的住持,祂不能因为一二个人的开缘,而破坏整个僧团的章法次序。
所以业道罪就是业果的罪,你忏悔一定能够灭除业果的罪,但是不一定能够灭除制教的罪,制教罪有制教的忏法。所以你要是受了戒,你二个忏悔方法都必须要去遵守,一个是化教的业果罪、一个是制教的忏法都需要。
问:请法师慈悲,简别南山圆教宗的戒体跟《梵网经菩萨戒》的戒体的差别?
答:菩萨的戒体都是菩提心,菩提心的内涵有浅深二种的差别。我们今天研究的是《瑜伽菩萨戒》,《瑜伽菩萨戒》的戒体是约着阿赖耶识的善种子来安立的,他的方向是说:我们现在是一个阿赖耶识、是一个迷惑的众生、是一个个体的生命,在整个迷惑当中,先栽培一个无漏的善种子、一个清净的愿力,再由这个愿力表现出持戒的行为,断恶、修善、度众生的行为,这个行为再熏习你的清净愿力,如是展转能净妄源。
《瑜伽菩萨戒》修行的概念是这样:我现在是生死凡夫,但是没关系,我好好的发愿、好好的奉持菩萨戒法,总有一天我可以清净我心中的妄想而成就佛道,这个就是《瑜伽菩萨戒》的戒体,所谓的阿赖耶识的善种子。《梵网经》的戒体不是这个看法,他的菩提心一开始就「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就是说我内心当中没有所谓阿赖耶不阿赖耶,把阿赖耶识拨开来。
所以《唯识三十颂》说:「初阿赖耶识,异熟一切种,不可知执受,处了常与触,作意受想思,相应唯舍受。」就是说阿赖耶识是一个因缘所生法,所以《梵网经菩萨戒》的戒体是看得更深,把阿赖耶识这个因缘所生法拨开来,你看到了什么?看到一个如的境界现前。
这个时候你以你这一念的清净心跟诸佛相同的清净心去发菩提心,这个时候你一开始就相信你就是佛、名字即佛,你是从清净心出发,所以《梵网经》的戒体是「本源自性清净」,它不是阿赖耶识的善种子。我们举一个例子诸位来思考:说有一个大富长者,他要请一个工人,有二个人来应征,这二个人都可以继承大富长者的阶位。第一个人一开始就相信「我本来就是大富长者的儿子,我是一时的迷失而已」,他在工作的时候,他就深信「他就是大富长者的儿子」;第二人不知道自己就是大富长者的儿子,但是他认为「我不是你的儿子没有关系,我只要努力,总有一天还是可以继承这个阶位」:所以这二个人心情不同。
所以诸位你看看,这二个戒体所带动的菩萨道会有所不同。你看表现在《瑜伽菩萨戒》的戒体,它是次第的、次第的成就;《梵网经》的戒体是圆融无碍的,它的戒相是圆融无碍的。这二个诸位可以简别简别。
问:十善法为凡圣同归、大小兼备的菩萨戒法之基,道俗受十善法不慎有所违犯,当如何忏悔?
答:其实这个忏悔,如果我们从化教的角度,那当然是拜《八十八佛》《大悲忏》。但是这个制教,诸位知道什么叫制教吗?制教是僧众才有的。其实菩萨戒的忏悔,你看蕅益大师的《梵网经菩萨戒》忏法,他是把制教的羯磨文拿来用的,因为化教根本就没有制教的忏法,是不是!
现在大家学戒律很流行「义判」(呵──),就是这个意思,从义理上来判断也是可行,我们不一定要死在文字的相貌。从义判的角度,这个十善法也可以比照僧众的忏悔法,像对首法:大德一心念,我某甲犯什么罪,今向大德发露忏悔,忏悔则清净……。对方说:自责汝心生厌离。那就可以了。如果你也受了十善法,在制教的忏法,可以比照比丘、比丘尼制教的忏法来忏。就像菩萨戒一样,其实菩萨戒也是化教,但是它的忏法、它的羯磨文,古德是把比丘、比丘尼的制教羯磨文拿来用。但是你要灭业道罪,你还是要拜《八十八佛》,通忏过去、现在、未来的罪。所以忏悔法有制化二教的忏法。
问:权教的唯识学判众生有五种种性,其中的无性种性是断佛性、断善根,既然没有三乘的种子,连烦恼障、所知障亦没有办法断除,永远在五趣中沉沦生死。然而经论云:诸佛不断恶、阐提不断善,有情无情同圆种智,深信一切含生同一真性,但由客尘烦恼所覆,暂时不能显了。诸说皆与众生无限的希望、普成佛道,何以唯识施设无性种性之说?
答:唯识学安立五种种性,很多圆教学者有所意见。但是诸位要想想看,唯识学它整个生命的出发点是从阿赖耶识安立的,它为了解释众生的差别,它必须安立这个种性。就是说有些人在成佛之道,他一定要先做国王,你说要他发菩提心,不可能,他一定毁谤大乘佛法。有些人在整个成佛之道当中,他一定要先做做国王,过过瘾,他才心甘情愿的趋向无上菩提。
有些人内心当中有这种倾向,一定要先成就阿罗汉果再回小向大,说什么都不能改。佛陀出世以后,这个二乘种性,佛陀讲《法华经》,五千人退席,他不听。就是说佛陀为了解释众生习性的差别,所以安立了这五种种性,是就着他的功能的强弱。
但是这个五种种性基本上也是因缘所生法,诸位要注意它也是因缘所生法,是多生多劫熏习而成的。当我们把因缘所生法拨开以后,其实五种种性的众生他的内心都是清净心,并不是有自性的,是可以改变的,因缘所生法的意思就是可以改变的。
那佛陀为什么安立五种种性呢?就是要解释成佛之道,为什么有些人要先成就人天果报、有些人要先成就二乘果报、有些人会直趋无上菩提,有这个差别,就是他宿世的种性有所差别,是依止这样的因缘而安立的。不是说无性种性就不能成佛,只是说成佛的时间会比一般人的时间慢,因为他善根的栽培会比较困难而安立的。
问:中国大乘佛教的教义有三系,所谓的法性空慧、法相唯识、法界圆觉,而此三系当如何辅助持戒念佛、悟入经教及诸法实相?真常唯心的思想是隋唐至今,与中国有深厚的渊源,这个跟我们民族性有何关系呢?
答:从持戒念佛的角度,念佛法门是本尊相应法,所以念佛法门,如果你是修真常唯心会比较有帮助。就是诸位要知道本尊相应法,我们看经论上,你修净土宗的观法,你一开始是先观「我是业障凡夫,阿弥陀佛是万德庄严」,然后我们归依佛陀;但是最后一定要入不二法门,本尊跟你不二,你最后一定要观「你就是本尊、本尊就是你」,这个非常重要,就是本尊的功德你有可能成就。
所以蕅益大师再讲三力不可思议,他强调自性功德力、名号功德力、乃至佛的大悲愿力。大悲愿力跟名号功德力是外力,但是你一定要相信阿弥陀佛的功德是内心本具的,你是假借念佛的因缘而开显。这个观念诸位在研究净土的时候非常重要,你要相信你的心跟阿弥陀佛是不二,这一点很重要。
问:法师上课的时候强调众生善根的栽培,然而大乘佛法义理深远,佛子行持时,应该如何避免流于陈义过高、徒托空云、不切实际,而又能从根本戒至微细戒,重及精神内涵坚固持守,以圆融戒定慧三学?
答:这个观念诸位读《法华经》会知道,我们研究佛法基本上要掌握权法跟实法。从实法的角度,明白圆融的真理,就是你相信你有佛性、你绝对能够成佛,成就大乘种性;但是从次第法门,你也应该学人天乘的法、声闻乘的法来对治你如梦如幻的烦恼跟妄想。所以圆融不能障碍行布、行布不能障碍圆融。你虽然通达你自己这一念妄想的心是清净的、妄想是生灭变异无常的,但是为了对治你这种虚幻的妄想,你还是严格的去持戒、严格的修定修慧。智者大师说:什么叫妙法莲华经?他说:权法妙、实法也妙。对治法门很重要,但是你究竟法门也很重要。如果我们今天不成就大乘种性,你先成就阿罗汉再回小向大,那你以后就会耽误很多很多的时间。所以这个地方,这二个并没有冲突,你明白佛性以后,你还是可以严持净戒、修习定慧,都是可以的,来作一些对治。
好,我们先回答到这个地方,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
玉骨沉沙 上抽全家,下灭恶魂,玄妃狂又狠 神豪:最强榜一,姐无限打赏 诡道神话 御兽读心后,谁还要相亲继承家产 离婚后,绝美天后后悔了 异界一之异魔神传奇 无职专生墨门 清穿:试婚格格娇宠日常 竞选神明 焚化炉温度太高,前夫有点热 我在冷宫,从婴儿入魔开始 年代假千金下乡,撩汉搞钱样样行 嫁个首富当后妈,无痛生子顶呱呱 魔法校园之星辰崛起 秦末:强抢虞姬,截胡陈胜吴广! 败犬女帝,把头发盘起来! 六十五岁不努力成画圣,你退什么休? 玄幻:成为瞎子,我游历江 霍总,夫人的十个哥哥又来催离婚了
梅,如果我死了,请把我的骨灰洒在大海里里。为什么?因为我就算是死了,也要接着浪。这是一个注入了正能量的故事。如果您喜欢旅行青蛙在漫威世界混日子,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好人不长寿,祸害活千年。我余庆就算是死,死外面,从山上跳下去,也不会去做一件好事!叮!恭喜您获得好人好报系统。余庆真香。PS简介无力,各位读者老爷点进去看看呗如果您喜欢请做个好人,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关于弃后独步天下穿越成一国弃后,皇上视她如蔽履不说,还高调迎娶白莲花,日日夜夜秀很爱。雾草,辣眼睛!...
五洲史小扎记载乱世四百三十年,齐南战败西北,齐南王大怒,长孙祸起,全族被灭,血流千里,长孙小将军手持长剑只身挡千军万马,孤身不敌。被逼至家族祠堂前,呕血咒言天道不公,欺我族人,亡我将士,英魂厉鬼,必让尔等血债血偿。三月大雨,六月飞雪,天大冤情埋于黄土。跳鼎殉剑,一朝身死,经年后,她化身剑灵嗜血归来,长剑在手,十步一命,脚下白骨累累,却惹上了昔年被天下人嗤笑的小胆子侯爷,装弱不要脸的躲在她的身后求保护。玥玥,我今个儿上朝参了李文相一本,他肯定会暗下杀手,求保护。玥玥,王上要猎场围猎,我不会射箭,求带求保护。玥玥,他们送来的马儿太烈了,我不敢过去,求保护。玥玥,最近我屋子里老有咯吱咯吱的声响,我害怕,求保护。众人嗤笑这手握齐南所有兵权的将相侯爷不会武功?不会射箭?不敢训马?开玩笑吧,于是众人再叹,侯爷不要脸,五洲四国天下第一。乱世群雄辈出,往事尘封归来,她乱世而起,剑指昔日君王,他俯首送上五洲兵防,数十万大军撑她身后,与她并肩而立长孙玥,称帝吧五洲史,将出兵,文出将,忠诚无义可笑可笑。朝堂上,府邸里,阴谋论,情深及,叫声玥玥保护保护。如果您喜欢重生后夫人每天都想报仇,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契约了一个来路不明,黑化开挂能力逆天的宿主,系统表示自己的压力很大。系统宿主!淡定!淡定!千万hold住!不能黑化!慕言歪头,黑化?这样吗?片刻过后,战场浮尸百里,血流成河,宛如身处地狱。系统!!!宿主!违规操作了啊喂!于是,系统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动谁都不能动宿主大人的小妖精。系统对小妖精怒目而视。小妖精妖孽一笑,转身抱住某大人,媳妇儿,它凶我!系统妈的!这个祸国殃民的禽兽!问有一个随时都会黑化开挂的宿主,是好,还是不好?系统默默蹲角落,瑟瑟发抖,黑化了它死翘翘。开挂了他们一路通关!所以,到底好不好?如果您喜欢快穿攻略宿主,别黑化,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前世,以剑封神,却一生遗恨。今生,破天命之局,铸不败神话,睥睨天下!江山如画,英豪并起,天骄争锋,枭雄论战,佳人绝世倾城。在这最辉煌的年代,一位绝世剑者逆天重修,为救赎挽恨,为一生无悔,剑杀天下葬神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