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请大家打开讲义229面,壬二、别明加行
这一大科是讲到,明正助行所成伏断圆三德位。也就是讲到整个《首楞严王三昧》修行的位次。事实上圆教的菩萨,他的菩提道的过程主要的是依止两种根本,一个是「菩提心」,一个是「空正见」。
菩萨刚开始修学佛法的时候,是真为生死而发了菩提心,我们首先思惟我们自己,在生死轮回的痛苦而发起出离的道心,进一步我们观察一切的有情也在轮回当中,而生起救拔的大悲心,由大悲心如理的作意而生起四弘誓愿,就形成所谓的菩提心。但是这个菩提心基本上要「空正见」的加以保护,才能够增长广大。「空正见」我们从本经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菩萨在运用空观的时候他是两个方向的:
(一)、内空,他向内观察我们这一念心性是即空、即假、假中;空观照了我们心性不变之体,它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假观是照了我们心性随缘的作用,它具足无量无边的德能。所以它菩提心云何应住?你一定依止不生灭心而住。你看六祖大师去参访五祖的时候,五祖说:你为什么来出家修学呢?他说:我不为别的,只为作佛。所以从圆教的思想,你出家的目地,你修行的目地,乃至于要弘护正法续佛慧命,这个都是心外求法,这个只能说是权教菩萨的发心。因为菩提心不能建立在一个外在的因缘,因为外在的事相因缘是变化。
比方说,阿难尊者看到佛陀的相好而出家。佛陀的相好是变化的,它会消失掉。所以我们的菩提心生起,为什么要修学佛法,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我要开显我自性的功德,我要成就佛道。菩提心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为什么要去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我们是假借这样的因缘,来开显我们自性的功德,法法销归自性,是这样的思想。菩萨不见外在有一法可得,离心没有其它的法门,所以他整个称性起修就是菩提心依止一念心性而住。这是第一个思想--「内空」。
(二)、其次,菩提心向外去接触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的时候,他也是要修「外空」,观一切所缘境也是空假中三观。为什么呢?因为要破障。我们内心当中有三种障碍,烦恼障、业障、报障;以空观破烦恼障,以假观破业障,以中观破报障。所以当我们讲空观的时候,我们讲「菩提心跟空正见」,其实这「空正见」是包括假观跟中观在里面,菩萨观一切法空,他是不坏诸法的假名、假相、假用。
所以菩提心第一个、依止内在的心性而住,第二、他开始依体起用的时候,用空假观三观破除障碍,而成就三德密藏。前面所说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他的整个菩萨道的操作都这个道理,「称性起修」。所有的修行,回过来还在开显我们自性的功德,菩萨不见有一法可得,都是一种历事练心,如此而已!你要掌握这个思想,你去看前面修学位次就很清楚。这地方讲到四加行的修行位次。
壬二、别明加行
【图一】
总标
阿难!是善男子,尽是清净四十一心,次成四种妙圆加行。
佛陀招呼阿难说:“是善男子”,这地方指的是已经成就十回向圆满的菩萨,他已经穷尽了清净无漏的四十一个阶位,这四十一心包括了干慧地、十信、十行、十住、十回向。其次,他必须要再成就四种妙圆的加行。
「妙圆加行」,为什么讲“加行”呢?蕅益大师说:因为你要进入初地之前,你要面临一个障地的无明,障碍初地的无明,这个无明特别的坚固,所以你必须要加功用行才可以加以破坏。为什么叫“妙圆”呢?蕅益大师说:虽然藏通别三教都有四加行,但是因为前面的三教都是依止生灭心、都是有所得。前面三教的发心不管发出离心也好,发菩提心也好,他的心都是建立在外在的世缘,或者缘众生法界而发心,或者缘佛法界而发心,总而言之,都是以外境为住,所以不能叫作妙圆。这地方的圆教是法法销归自心,念念顺从中道的实相,所以叫作「妙圆」。这当中有四个阶位。
别明
暖地
即以佛觉用为己心,若出未出,犹如钻火欲然其木,名为暖地。
「暖地」刚开始用佛觉,来当作自己因地的发心。「佛觉」指的是什么?就是这个初地,他这时候已经十回向圆满了,而即将要进入初地,所以他把初地的本觉理性来当作自己的所观境。我们讲「称性起修」,当然依止的是现前一念心性,但是每一个人心性的内涵是不同的,你看初地也是称性起修,二地也是称性起修,那他们两个的性德会一样吗?蕅益大师说:也可以说一样,也可以说不一样。六而常即,两个都一样,道理是一样。但是浅深,即而常六,初地的心性当然跟你二地的心性不同。十回向他当然也是称性起修,但是他所开显的性德跟初地的性德当然不一样,但他要进步啊!那怎么办呢?他以初地的本觉理性,来当作自己因地的所观境,不断的去思惟观察,用空假中三观来开显初地的佛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经过一段的时间用功以后,「若出未出」,初地的本觉理性,将出而未出。讲一个譬喻,比方说我们钻木要去取火,经过一段时间的旋转,木头将燃未燃,火即将出来,但是还没有出来,但是已经有温度,有一个温暖的相状出现。也就是说,虽然初地的智慧之火,还没有开显出来,但是温度已经形成了,这叫作「暖地」。表示这菩萨相续的用功,某种程度已经有少分的相应。六而常即者。谓众生即佛。而渐次分之,则有六种阶级。一理即。二名字即。三观行即。四相似即。五分证即。六究竟即。凡夫到成佛,须有六个阶段,而佛性是一样的,所以就是「六而常即」。
顶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虚空,下有微碍,名为顶地。
圆瑛老法师的注解当中,他讲这个譬喻讲得很好,他说:「暖地就是佛即是心,顶地是心即是佛。」暖地是以佛德,把初地的佛德向内心中求,向内观照自己即空、即假、即中,他不断的深入,所以他把初地的功德慢慢的开显出来,就像钻木取火,不断往心中真如的木头去钻。所以「佛即是心」,佛德从心中去钻求;而顶地「心即是佛」,他的心已经慢慢慢慢的出现少分佛的功德,「心即是佛」。
「又以已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己心”指的是十回向的菩萨,他空假中三观的智慧,慢慢慢慢成就初地的本觉理性之所履;“履”,践踏的意思。也就是说,它慢慢慢慢已经是安住在初地的本觉理性,有少分的安住,但是安住又不完全安住,「若依非依」,有一部分安住,但是又有一部分没有完全安住。
讲一个譬喻,如登高山,身入虚空,下有微碍。一个人登高山,他很想要进入最高最高的山顶,乃至进入虚空,他的身体大部分已经进入虚空,但是双脚的脚跟还没办法离开大地。也就是说,他即将进入虚空,但双脚没有离开大地,也就是说,他即将成就初地的智慧,但是他又没有完全离开十回向的部分,叫作「顶地」。若依非依,对整个初地的功德有一部分依止,但是又有一点障碍,「心即是佛」。
忍地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怀非出,名为忍地。
圆瑛法师解释就很好,他说:「即心即佛」,心佛不二。第一个“心”,当然是他第一个四加行的观照力,“佛”指的他的所观境,整个初地的本觉理性。他用它的空假中的智慧,不断的去观照这一念心,即空即假即中,慢慢的深入,慢慢慢慢心佛二同,善得中道。他能够慢慢的体验到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心佛不二的道理。这种情况讲一个譬喻:
「如忍事人,非怀非出」,他心中知道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他对这件事情已经了了分明,但是这件事情太重要了,不能向别人宣说,他很想要去宣说,但是又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非怀非出」,他知道,但是没办法表达出来,名为「忍地」,即心即佛。
季时茜 送爱上天堂之二罪人无罪 陈不凡江语柔陈思汝 不是哥们,你也穿越者啊? 随身空间之傻女傍上了国家爸爸 和大佬前男友重逢后 诸葛会物理孟德挡不住 炼刀录 穿成阿甄那些年[三国] 我在都市筑仙境 快穿之偶尔在异世界带娃 穿越淞沪战场,崛起成为最强军阀 震惊:躲进冷宫还被宠 镇守藏经阁百年,投资天命反派 这个皇帝换我当 高中三年,无人知道我已觉醒 快穿,宿主他图谋不轨 仙侠:仙人抚我顶,我授仙人长生 我在星际召唤华夏老祖宗 大秦:三岁圣孙,我教始皇打天下
陈玄黄重生古代,脑中藏书千万册,只要读书时,修为都会稳步增长本想拜入名门正派,却被无良师父诱拐去了清凉派偏赶上清凉派家道中落,师徒五人被迫当了没有编制的捕快徒儿们,我们的目标是什么?赚钱!赚钱!赚钱!赚钱之后呢?光复清凉派!重返小清凉峰!如果您喜欢我的神捕小师弟,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灵气复苏地球上涌现一个个异世界通道。每个世界内都存在多种不同属性的‘元能!’为‘治百病延寿元开穴窍练肉体凝灵根化妖形聚神通’元能种类无数人体可以无限融合,直至造化全能!而一年后。江苍有幸得到异世界的进入方法,却被早期‘元能者’杀死。只是当他再次睁开双眼,却发现自己回到了异世界刚开启的时间而这个时间存在着开启后,却短瞬消失的第一个世界第一颗元能如果您喜欢全球诸天时代,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帮了我,就要对我负责,一辈子。你是靠碰瓷才当上总裁的吗??她以为当年施恩不望报做了件好事,可这男人非但不领情,还对她处处算计。终于乐然忍无可忍道你给我滚!沈耀点头好啊,不过我只会在床单上滚,和你。当年被百般虐待的私生子,十年后却成为沈氏说一不二的掌权人。可如今有再多女人趋之若鹜,他心中也只容得下当初向自己伸出手的那个女孩如果您喜欢总裁养成惹到我,别想跑,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关于荒州之主卫然偶然间得到一朵九叶莲花,穿越到了荒州大陆。这片大陆上有神秘的古族,诸国争霸,璀璨的灵术争雄天宇。卫然成为一个弱小国家的士族少年,本该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却在帝宫中偶遇神秘少女,误杀禁宫神兽,卷入了巅峰势力间的角逐。少年不甘落败,强势崛起,成为了那烧天的烈火,踏碎天下,战破虚空。那永生的秘密,也被一步步揭开。...
赌石,是一件能照进人心的行业。有的人把赌石当做一门生意,赚点小钱娱乐有的人把赌石当做一夜暴富逆转人生的机会,投机取巧而我,和他们都不同,我做这个,搏的是命如果您喜欢偷香窃玉,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关于最强农女捡个王爷去种田柳芽意外穿越成农女,爹失踪娘有孕,妹妹饿的如难民,还有等着被赎回的大姐。漏顶的屋子两间,无半亩薄田,还有前仆后继的极品亲戚一堆。守着灵泉空间,又有与凶猛野兽和平相处的异能,入山打猎采药,出门行医救世,种药田开作坊,且看她如何发家致富,悬壶济世。救命之恩,本王唯有以身相许,娘子觉着为夫这容貌可能入眼入心?某王邪笑,却杀气腾腾的扫向前来提亲众人。...